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设施,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一举一动始终备受市场关注。

2019年1月16日,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与跨境清算公司(CIPS运营机构)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以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跨境支付业务发展方面的合作。据了解,双方的合作主要聚焦于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时的信息传递,SWIFT将借助自身的全球网络优势,帮助CIPS的参与行进行资金的信息沟通。

要理解CIPS与SWIFT的这次合作,就必须先知道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SWIFT。

CIPS是由央行组织开发的独立支付系统,目的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满足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该系统于2012年4月开始建设,2015年10月启动运营。

SWIFT是世界领先的金融报文传送服务机构。SWIFT的报文传送平台、产品和服务对接了全球超过11,000家银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进行人民币跨境清算业务时,参与行首先需要在CIPS系统上开一个清算账号,资金流通过CIPS系统,然而除了资金流通之外,交易的信息流也很重要,SWIFT作为一个信息传递的网络,本身不过手资金。这样,它就和CIPS有了合作的空间:CIPS负责人民币资金的清结算,而SWIFT则利用自身已经积累的全球的网络资源,在特定的参与行之间完成信息的传递。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是这次合作的大背景。SWIFT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在全世界货币的使用已经升至第五,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发布“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连通亚洲、欧洲、非洲和中东的70多个国家。SWIFT网络服务恰好覆盖了上述所有地区。

事实上,SWIFT已经服务了中国金融业很长时间。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SWIFT通过提供跨境金融报文传输服务支持中国与海外市场的连接。整个中国的市场用户已经多达了500多家。

2016年,SWIFT推出GPI(全球支付创新)的产品,大大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其中,半数是来自中美两国之间的跨境的支付业务。

在SWIFT与CIPS合作的同时,北京市政府也与SWIFT签署合作备忘录。SWIFT将在京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从比利时总部承接中国区业务,为中国用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该公司成立后,将加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SWIFT全球首席执行官高斐德(Gottfried Leibbrandt)表示,新公司的设立有助于SWIFT扩大在中国的用户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和合规水平。未来,SWIFT将以此为契机与中国监管者密切沟通,与中国机构密切合作,助力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等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