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超常规政策措施创造了宽松的融资环境,为实体经济提 供了支持,帮助抑制了金融稳定风险。但疫情期间采取 的措施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如估值过高和金融 脆弱性上升。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复苏进程预计将 不同步且出现分化。新兴市场存在大规模对外融资需 求,因此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如果美国利率持续上升导 致风险重新定价和融资环境收紧,则更是如此。在疫情 之后,很多国家的企业部门将会债台高筑,而不同规 模、不同部门的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复苏期间, 对遭受重创的借款人信用质量和盈利前景的担忧,可能 对银行的风险偏好产生不利影响。目前迫切需要采取行 动,避免脆弱性成为遗留问题。政策制定者应尽早采取 行动,收紧部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同时避免普遍收紧 融资环境。他们也应为修复资产负债表提供支持,进而 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经济复苏。

第二章:非金融部门:宽松的融资环境、攀升的杠杆水平与宏观金融稳定风险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很多经济体非金融私人部门的杠杆率已创下历史新高,这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宽松融资环境。

疫情暴发后,由于政策制定者采取行动防止家庭和企业的信贷流动受到扰动,杠杆率进一步上升。

经济复苏尚处于萌芽状态,仍需要宽松融资环境的支持;但这可能加剧杠杆的累积,增加未来经济活动的下行风险。

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进行权衡:一方面,他们须要放松融资环境,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他们须要控制未来的下行风险。当前的杠杆率较高且还在快速攀升,这可能加大了政策权衡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

政策制定者须要警惕新冠疫情后高杠杆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他们应准备好在经济复苏企稳时收紧宏观审慎政策。

实施“逆势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宏观审慎政策——即减少宽松融资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抑制甚至扭转杠杆的累积,改善跨期权衡,从而降低未来的金融稳定风险。

各国使用宏观审慎工具的恰当时机应视具体国情而定,关键取决于其经济复苏的速度、危机后的脆弱性以及可供政策制定者使用的政策工具箱。然而,考虑到政策工具从启用到完全发挥作用可能存在滞后,政策制定者应尽早行动,收紧部分宏观审慎工具,以应对不断上升的金融脆弱性。

第三章:商业房地产:新冠疫情期间及之后的金融稳定风险

新冠疫情对商业房地产部门造成了沉重打击;同时,由于需求可能出现结构性变化,也使该行业一些部门前景的不确定性上升。这使各国有必要对其加强监管。

尽管几无证据显示该市场在疫情之初就存在严重的价格失调,但部分经济体当前出现了估值过高的迹象,因为实际价格的跌幅小于经济基本面对应的水平。

商业房地产的价格失调——特别是当其与其他脆弱性问题相互作用时,会增加未来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这是因为可能出现价格大幅调整。这种调整可能危及金融稳定、损害企业投资并阻碍经济复苏。

近期内,旨在确保信贷流向非金融公司部门和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支持有助于促进商业房地产部门的复苏。

鉴于严重价格失调的持续存在,政策制定者应根据需要迅速部署有针对性的宏观审慎措施,抑制该部门的脆弱性。在特定情形下,可考虑动用资本流动管理措施,以限制跨境资金过度流入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