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同时,通过商业信用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公开市场操作抵押品框架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
“在此过程中,绿色金融可发挥‘加速器’的作用。”易纲15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的“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上表示,央行可为实现碳中和发挥积极作用,这包括构建强有力的政策体系,发展丰富多元的市场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协调。
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初步建立。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8万亿美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250亿美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近期,市场主体已发行40多只碳中和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金融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易纲看来,只有对碳排放合理定价,才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目前,我国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发挥碳市场的金融属性。构建碳市场应引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推动碳价格充分反映风险,最大化发挥碳价格的激励约束作用。
易纲介绍,人民银行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加强信息披露方面的国际协调。完善并统筹绿色金融分类标准,推进标准国际趋同。
记者了解到,人民银行即将完成对绿色债券标准的修订,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按季评估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情况。
此外,在风险管理方面,易纲强调,需要密切关注化石燃料相关的转型风险。我国金融机构持有了一些高碳资产,绿色转型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风险等问题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