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各地农村悄然兴起“智慧农业”创新变革。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专家认为,“互联网+”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推进农村与城市“同网同速”

创建电商公司、建冷库、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电商脱贫明星”,几年时间,陕西省黄陵县田庄镇东村王圪崂组的“90后”小伙王博实现改变了人生。

让王博甩掉贫困帽子的契机,源于他一次在微信朋友晒照片。2016年,王博家里的苹果成熟,看着红彤彤的苹果,他忍不住在朋友圈分享了几张照片。之后,凭借优质的苹果、良好的信誉,他赢得了越来越多回头客。随着当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在政府支持下,他入驻黄陵县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成立邮政局“村邮乐购”村级服务站、黄陵县“王二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果树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在中国农村,有很多像王博这样利用互联网做生意的新网民。越来越快的网速和不断优化的网络服务,为他们提供了强大支持。统计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实施6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共支持全国27个省(区、市)13万个行政村开展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其中包括4.3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42亿。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石。为实现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建议,应从加大政策支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入手,找出有力抓手,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步伐。

大数据让农事更“智慧”

在办公室里操作手机,用无人机查看果树生长情况;果园里,无人值守机器人为果树洗澡除菌,遇到病虫害时为果树施药;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自动配比水量和肥量,让果树喝上干净水……在上海市崇明区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50多种高科技设备每天自动化运行。

据悉,该基地是盒马鲜生与上海市崇明区达成战略合作后的首个落地项目,产品直供盒马线下线上平台。该基地科技负责人张样平介绍,基地里各类传感器会将翠冠梨生长所需的温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度、土壤肥力、盐分浓度等数据,自动采集、上传、存储到翠冠梨的物联网云平台。当数据足够大时,专家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模型、指导农事,以提升翠冠梨品质。去年,该基地出产的高品质翠冠梨每亩产值达1.5万元。

如今,大数据技术已经走进全国多地农田,应用到秸秆还田、深松整地、收获、播种、耕翻、深翻、打捆、植保、插秧、无人机等30余种作业类型中。例如,在浙江,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全域地理信息图、农业农村10大类数据资源库逐渐完善;湖北、山东均已建设省级智慧农机平台;山西晋中通过发展精准农业,有效解决了农机在山地和丘陵作业时面积精准计算难的问题……告别凭经验种田种地,大数据技术应用让农事更“智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农业农村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平台,深入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强化数据挖掘、分析预测能力建设,并支持西部等重点地区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应用。

有专家建议,加强数据采集与管理,为农业大数据发展提供资源要素;促进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激发数据要素活力;以产销大数据为抓手,推动农业大数据应用。

提升线上治理“温度”

村外客人来访,视频电话通知立即发到被访村民手机;有事找妇联,在手机点击“有事找大嫂”,没多久,妇联工作人员会联系你;订外卖、打车、旅游、寄快递,村民都可以在村里一款APP上完成……如今,在山东省日照市车家村,“互联网+”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村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强了。

据介绍,“数字车家村”以阿里钉钉平台为入口,社区便民、党建、公益、电商服务等数据汇集其中。“以往流动人口管理都要挨家挨户拿本子记录,开会通知靠贴公告,而防诈宣传只能靠口耳相传。”阿里钉钉特渠山东区域负责人黄北辰说,这些繁琐低效的治理手段逐渐成了历史。现在,流动人口信息被录入后台数据库,村里开会用钉钉通知,防诈宣传被搬到APP上。日照市已有74个村庄搭建起各具特色的数字乡村。

“互联网+”,让各地基层治理有了更多“温度”。在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e调解”APP实现了人民调解“咨询—纠纷化解—卷宗生成—履行跟踪—数据分析—研判告警—以案释法”全流程互联网化,帮助当事人足不出户解决矛盾纠纷;上海市宝山区打造的“社区通”,账本网上晒,村干部报酬、村委会收支等原始票据一览无余;浙江省桐乡市建立全国首家互联网司法所、全省首家5G智慧法庭,推出24小时“法超市”,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未来,如何依托“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国务院扶贫办)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将继续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鼓励地方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深化与社会力量的合作,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扩大基层治理触达范围,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