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明确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研讨会12日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如何用改革破题新发展格局深入探讨,提出很多真知灼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看作是对中国经济社会的一场压力测试。”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认为,面对新挑战、新机遇,用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讨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
朱宏任说,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难得机遇,着眼全要素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加快创新步伐,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围绕数字新基建扩大有效投资,加速形成内需持续扩大的有利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中国的改革进程始终和全球化联系在一起,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中国市场持续扩大、开放,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更多新机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国恩说,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彰显市场不断开放的事实。“开放”二字,仍然是未来中国的改革思路和主要方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应当注重保护和引导改革创新试点和改革创新者。没有大胆创新的改革者,就很难实现改革的重要突破,要加大改革研究人才的培养。
迟福林说,构建新发展格局,市场化改革是关键,为此要更多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打通阻碍要素高效配置和自由流通的痛点和堵点。
研讨会专家学者认为,在激发改革动力、释放市场潜力的同时,也应完善改革容错、试错机制,健全改革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的改革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