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柬埔寨王国关于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亲王于2023年2月9日至11日应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亲切会见洪森首相,就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为中柬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同洪森首相举行会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同洪森首相举行会见。双方高度评价中柬牢不可破的“铁杆”友谊。中柬建交65年来,由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精心培育的中柬传统友谊历久弥坚,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面对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柬关系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柬双方将坚定不移地深化亲密无间的“铁杆”友谊,坚定不移地开展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坚定不移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方宣布启动“中柬友好年”系列庆祝活动,将以2023年中柬建交65周年和“中柬友好年”为契机,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让中柬“铁杆”友谊这一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

一、柬方再次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热烈祝贺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高度评价新时代十年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柬方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中方高度评价柬埔寨政府在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柬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相信在西哈莫尼国王庇佑下,在以洪森首相为首的柬政府领导下,柬埔寨国家建设将取得新的成就,柬埔寨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柬埔寨将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三、双方强调,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中方重申坚定支持柬埔寨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柬埔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支持柬埔寨平稳推进重大国内政治议程,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柬埔寨内政。

柬方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无权干涉。柬方反对任何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围堵遏制中国的图谋,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坚定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绝不同台湾发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

双方一致认为,涉疆问题根本不是人权问题,而是反暴恐、去极端化和反分裂问题。柬方坚决反对借涉疆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双方一致认为,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符合人民需求的人权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搞双重标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滥用民主价值,借口维护民主、人权干涉主权国家内政,挑动世界分裂对抗,将自身意志强加于他国。

四、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双边互访、视频通话、互致信函等多种形式,加强两国高层交往,及时就中柬关系重大问题及国际地区形势深入交换意见,加强战略沟通,深化政治互信,牢牢把握中柬关系前进方向。

五、双方同意从政治、产能、农业、能源、安全和人文六大领域入手,打造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

——双方同意发挥好两国政府间协调委员会作用,尽快商签新的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进一步密切政党多领域、各层级交往合作,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和干部培训合作,加强两党纪检、组织、宣传等对口部门合作和两党青年干部友好交流。不断深化两国议会、政治协商组织和参议院等多渠道交往。落实好两国外交部关于为推进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深化合作的协议,维护双方共同利益。

——双方同意深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柬埔寨“四角战略”对接合作,共同保障合作项目及企业人员安全,发挥好中柬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作用,着眼柬建成西哈努克省多功能经济示范区愿景,探讨打造“工业发展走廊”。依托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和金边-西港高速公路等项目,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加大对柬投资,探讨推进配套交通设施、电力光缆、仓储物流等合作,优化中柬产能合作布局。

中方支持柬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并推动项目建设,支持柬铁路沿线民生建设。双方期待早日实现柬境内铁路同中老泰铁路对接。

双方同意落实好《关于中柬发展合作规划(2023-2025)的谅解备忘录》,推进公路、水库、污水处理、海底光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柬乡村道路、供水、学校、医疗等项目,支持柬方改善民生。柬方感谢中方为柬实施相关经济和技术与人力资源发展项目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

——双方同意探讨打造以柬西北部和洞里萨湖区为中心的“鱼米走廊”,发展临湖现代化生态农业。加快推进柬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探讨开展数字农业合作,支持柬水产养殖、热带种植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合作,积极推动柬优质农产品输华准入,持续推进“单一窗口”互联互通,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柬自贸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借助双边电商合作机制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提升柬农产品等商品在华竞争力和知名度,推动双边贸易再创新高。鼓励两国有关地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农业、经贸等务实合作。

——双方同意加大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合作,探讨绿色环保、稳定可靠的能源合作方案。持续推进中柬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西哈努克省低碳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合作,开展政策对话、联合研究、能力建设等合作,加强生态环保理念、战略、法规标准研讨交流,开展对柬生态环保管理人才培训。

——双方同意加强两军各层级交往,充分发挥两军合作机制作用,加强军兵种交流和联演联训,深化人员培训和后勤装备等领域交流合作,密切双方多边安全事务协调配合。

双方同意加强两国执法官员情报交换与分享合作,深化打击跨境犯罪,反恐,防范“颜色革命”,禁毒,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跨境赌博、拐卖人口等领域合作,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合作。持续加强中柬执法合作协调办公室建设,支持其在两国执法合作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

——柬方高度评价中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认为这为中外人员安全健康有序往来创造了更好条件,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利好。中方宣布将柬埔寨作为首批试点恢复中国公民出境团队游的国家之一,愿优先恢复和增加中国往返柬埔寨客运直航航班。柬方重申热烈欢迎中国游客到访,将为中国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和安全保障。双方同意鼓励两国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打造文化和旅游产品,加强在文化和旅游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

双方同意在平等公正互惠基础上落实好中柬科技创新合作协定,办好两国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推进技术转移和科技人文交流等合作。

双方同意开展教育政策对话,支持柬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支持柬开展中文教学,推动在柬新建孔子学院,加强两国职业教育领域合作,探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合作。

双方同意推进柬王宫遗址保护修复项目,开展柏威夏寺及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合作。双方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探讨建立中柬文化遗产联合工作组,推动文化遗产全领域合作。双方同意依托亚洲文化理事会等平台,增进相互理解、尊重互信、互利合作,推动亚洲文明互融互通和地区和平、繁荣、团结、和睦。

中方支持柬方办好2023年东南亚运动会,愿在柬运动员培训等方面继续提供帮助。柬方将积极派团参加中国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

双方同意深化传统医学等卫生领域交流合作,推进中柬中医药中心建设。双方积极支持两国各种形式的民间交往,推动两国民间组织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和民生项目合作,切实增进民心相通。

六、双方认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愿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双方将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双方同意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支持以规则为基础、以世贸组织为核心、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愿共同推动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更好发挥作用。中方欢迎柬埔寨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柬方愿在双、多边层面就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强合作,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柬方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愿同中方一道努力开展全球安全治理,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

中方祝贺柬埔寨2022年在“东盟行动:共同应对挑战”主题下成功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赞赏柬方为实现地区和更大范围的长治久安和发展繁荣发挥的积极作用。双方重申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携手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深化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意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推动建设更为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七、双方认为,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呼吁有关各方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深化海上合作,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实质、有效的“南海行为准则”,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任何利用南海问题破坏地区和平与互信的图谋注定无法得逞。

八、双方对洪森首相访华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洪森首相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给予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衷心感谢,邀请习近平主席和中国其他领导人访柬。

访问期间,双方举办中柬经贸投资旅游论坛,签署多份合作文件,涵盖外交、经贸、发展合作、农产品输华、基础设施、媒体、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

2023年2月1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