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会议指出,加大政策扶持特别是金融扶持。今年国有大型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6万亿元,引导银行加强主动服务。
1.6万亿元,国常会明确增量目标给广大中小微企业吃下“定心丸”。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当前,部分市场主体出现经营困难,融资难度加大。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此次国常会在提出明确增量目标的同时,更进一步要求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续贷、展期、调整还款安排,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等。诸多政策举措具体而清晰,真金白银的政策优惠“大礼包”有助于相关企业坚定信心,渡过难关。
明确1.6万亿元的增量目标,更是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方向。国有大型银行要拿出切实有效举措,用实际行动深化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属性的认识,明确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我国金融业的天职,也是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性举措。国有大型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过程中要发挥头雁作用,拿出真金白银,向企业让利,与企业共进退。
1.6万亿元的增量目标考虑到了操作层面的可行性。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已连续4年实现高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六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共约6.5万亿元,有5家实现了同比30%以上的增长,其中工行、中行同比增长幅度达50%以上。在规模上,建行普惠贷款余额规模达1.87万亿元,农行达1.3万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增量还有很大空间。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超过1亿户,小微企业法人客户约5000万户,其中90%为小微企业。目前整个银行业提供融资支持的市场主体约为3300万户,只占市场主体的20%。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中更具技术和成本优势。不断下沉的服务让大型商业银行积累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经验,能够更精准地为不同企业“画像”,满足各类融资需求,同时较好地控制不良贷款率,防范相关风险。
此次国常会提出“1.6万亿元的增量”目标,对于大型银行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信贷增量的要求,而且是对银行服务精准度和风险防控能力的一次考验。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银行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质效?也唯有善用科技,勤练内功,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广大中小微企业共同进退,共渡难关,才能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