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4月15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介绍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先生;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先生;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请王朝弟先生作介绍。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 王朝弟: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年一季度,银保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监管引领,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图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徐想 摄)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银保监会年初监管工作会议要求,今年我们更加注重增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季度,各项金融政策持续稳定发力,各项工作平顺起步,总体成效好于预期。从统计数据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健康。初步统计,一季度,银行业境内口径总资产3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银行业总负债321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各项存款同比增长9.3%。保险业总资产2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4.4%。

二、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持续”。一是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加。1-3月,境内各项贷款新增8.6万亿元,同比多增4455亿元。二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贷款同比大幅多增,新增1.8万亿元,为去年同期增量的1.7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22.6%,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超7万亿元。三是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年化利率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四是对抗击疫情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新增419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贷款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多增1092亿元。

三、银行保险机构抵御风险能力稳步提升。总体来看,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整体可控。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9%,较年初略有下降。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7.3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99.5%。保险业偿付能力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我们鼓励拨备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将实际拨备覆盖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渠道,提高金融机构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四、监管政策持续发力。以保持政策举措连续性、稳定性为着力点,从增加金融供给,改善金融需求两端发力,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弥补金融服务短板。先后印发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出台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在住房保障方面,会同住建部印发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支持交通物流方面,出台举措要求金融机构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目前正会同交通部制定支持道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至全国范围。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由“四地四机构”扩展至“十地十机构”。推进修订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保障基金的管理办法,更好发挥行业保障基金在风险处置中的作用。

五、监管能力不断增强。陆续补齐关联交易、信息科技风险、农业保险等监管制度短板,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依法监管、依法行政能力,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处罚机构超800家次,罚没金额超6.4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400人次以上。首次组织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关联交易专项检查。

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全球供需失衡加剧、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疫情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银保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花更大气力研究新政策、做好新预案,监管政策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全力服务保障实体经济稳中向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先介绍这么多。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非常愿意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谢谢!

寿小丽:

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图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徐想 摄)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近期召开的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提到要助企纾困、攻坚克难,请问银保监会近期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目前疫情多变的情况,银保监会将来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此前采取的一些举措效果如何?谢谢。

图为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徐想 摄)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 叶燕斐:

近期出台了很多纾困政策。一是原有政策要继续实施好,特别是要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二是对目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特别是餐饮、旅游等行业,对这些出现特殊困难的行业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我们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三是要督促银行机构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的接续转换。对于具有还款意愿和吸纳就业能力存在临时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要统筹考虑展期、重组等手段,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方式,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灵活配置金融资源。最后,对货运行业、货车司机面临的困难要加大支持力度,前两天文件已经公布,具体有六个方面的政策,我就不再多说了。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金融本身经营的就是风险,当前银行保险机构总体风险状况怎么样?风险可控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谢谢。

王朝弟:

非常感谢你提出这么好的一个问题。的的确确,金融业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可以说金融的改革发展一直伴随着化解风险、处置风险、控制风险。近几年来,银保监会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压实稳妥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应该说相关机构的风险得到了有序收敛。整个银行业,包括保险业的风险应该说总体可控。当前,出现了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但是我认为这不会影响中国银行业保险业稳定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之所以这样讲,有几个原因:

一是从金融总量来看,我们整个金融稳定性更强。1990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的总资产大概只有4万多亿元,目前已经增加到370万亿元以上,翻了90多倍。其中高风险金融机构在总量当中的占比非常之低,也就是1%左右。

二是从金融机构数量看,高风险金融机构占比也很低。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例,高风险金融机构已经由2017年末的14%左右下降到9%左右。而且高风险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体量也很小,整体影响不大。

三是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防控风险。比如前面开场白里讲到的,我们有信托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再加上存款保险,都较好地发挥了行业互助保障作用,确保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持续稳定发展,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聚焦重点关注区域和重点关注机构,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处置工作,通过改革化险,确保我们金融业健康稳定向前发展。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银保监会要求今年继续实现“两增”,特别强调首贷户的支持要求,请问主要出于哪方面考虑?银行实现难度如何?另外疫情期间,遇到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等,是否有进一步的支持政策?在加大普惠金融投放的同时,银保监会又如何严控资产质量风险?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 刘忠瑞:

感谢你对小微金融服务的关心。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银保监会立足中国实际,持续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小微金融服务之路。在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数量上占1.5亿户市场主体中的绝大多数,帮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

图为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徐想 摄)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加剧。为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资金压力,渡过难关,银保监会积极发挥监管逆周期调节作用,在小微企业连年快速增长基础上,2022年继续明确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提质、降价的工作目标,其中就包括记者刚刚提到的“两增”和首贷户的目标。初步统计,到3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过1.5万亿元,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一倍。前三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已经累计下降2.37个百分点。我们将密切监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情况,加强指导督促,确保全年完成工作目标。

对于记者朋友刚才关心的疫情期间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财务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抽贷、断贷,鼓励银行通过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于符合续贷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要积极给予续贷支持。

关于防范资产质量风险,银保监会一直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引导银行提升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具体包括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用专业队伍做专业的事,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推动信用信息共享,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等一系列措施。

总体看,当前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是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初步统计,截至3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是2.0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同时,监管部门也积极支持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主动化解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运行情况,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折不扣落实好监管政策,稳步增加信贷功能,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同时,通过专业化风险管理和加大处置,守住信贷风险底线。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请问将如何落地实施?银保监会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还有哪些制度性安排?谢谢。

刘忠瑞:

这是关于防范风险体系建设的一个问题。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金融风险呈现收敛态势,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当然,作为监管者我们也关注到内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较大。金融风险处置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化解风险的资源储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在防范化解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做了一些制度性安排。

从国家层面来说,立足我国实际,拟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前期,银保监会已就金融稳定基金设立背景和总体思路向大家作过介绍。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初步考虑金融稳定基金用于具有系统性隐患的重大风险处置,与发挥常规化风险处置作用的存款保险和行业保障基金都是我国金融安全网必不可少的部分。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区分不同行业、不同主体实行差异化收费,以平衡好风险、收益与责任,避免国家和纳税人利益遭受损失。国务院于3月25日发布了《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明确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工作由人民银行牵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人民银行,抓紧研究完善相关法规和机制安排,尽快推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重大风险处置积蓄好后备资金。

从银保监会层面来说,分别成立于1995年和2014年的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是我国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较好地发挥了行业互助保障作用,确保信托业和保险业持续稳健运行,总体风险可控,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近期,银保监会对两个基金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对基金募集、使用、管理机制等进行了优化,增强了基金费率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升了基金的可持续能力,为处置高风险机构、维护保单持有人和信托投资人合法权益、推动保险业和信托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们正在认真研究各方面反馈意见,对两个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适时发布。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美联储加息后,相关国家都有资本流出现象,请问中国资产还有吸引力吗?另外,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否能够充分应对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与冲击?尤其是应该关注哪些领域的风险呢?谢谢。

叶燕斐:

谢谢你的提问。美联储最近加息,中美之间的利差在收窄,个别时段还出现倒挂,应该说对中国资产的吸引力还是有一些压力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欧洲一些国家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疫情暴发后,前期的宽松政策没有退出,又采取了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总量投放到经济体系当中,导致通胀增长,现在美国通货膨胀率创40年新高。美国要应对通胀,加息是必然选项,实际市场上早就有预期。因为利差的问题,美联储加息确实会引起全球资本回流美国。

首先,对美联储加息要辩证看待,短期看可能是利差收窄,美国的资产更有吸引力,但是长期来看,美国现在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长端利率比较低,大家对美国经济长远预期也不是特别看好,收益率能不能长期维持,还是有疑问的。另外,美国的通货膨胀比中国高很多,美国的CPI是8.5%,我们是1点多。这意味着美国的实际利率比我们要低,我们的名义利率可能差不多,但是实际利率比它高很多。一个国家如果通胀比较高,是很难维持比较好的经济发展的,所以还是要看实际利率,在这方面中国资产更有吸引力。

第二,要看经济潜力。中国去年人均GDP超过12000美元,刚刚摸到高收入国家的门,还没进到门里面,“登堂入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么大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机遇。所以中国的资产会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将增加更大的吸引力。

第三,从汇率角度看,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指数显著低于现在的名义利率汇率水平。从德国、日本的历史来看,本币都是升值的,因为要回归到购买力平价水平。长远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还是会提高的。

第四,我们国家的主权债务相对GDP比重低,主权信用非常稳定,应该说坚如磐石,这对境外投资者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总体来看,对于中国的资产,不管是实体资产还是金融资产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强的。应该说,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你要投资未来一定离不开中国。

整体来看,我们国家金融机构保险业稳健运行,各项指标都非常健全。刚才王首席也介绍过了,特别是主要金融机构,系统性银行机构经营非常稳健、资本非常充足、拨备非常充分、流动性很充裕,是我们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中流砥柱。针对一些中小银行出现的问题,现在已经通过专项债来补充资本。相信我们的金融体系非常健全,能够抗击外部的冲击。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按照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密切关注美国等经济体利率走势的外溢影响,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继续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外部风险研判和应对,进一步强化流动性风险、跨境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和冲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今年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谢谢。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当前各地在积极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请问有没有一些好的做法和亮点,下一步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谢谢。

王朝弟: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近期,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可能在座很多媒体都看到了。目的是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新市民”在城镇更好地安居创业,切实加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们初步统计,“新市民”目前有3亿人之多,我个人认为“新市民”的出现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善“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找准了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之所以说是难点,有些“新市民”过去叫农民工,农民工一代、二代,到现在发展到三代,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城市生活,的的确确面临很多困难。《通知》印发后得到了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各地政府和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响应,已经迅速行动起来,整个工作起步良好,效果初步显现。

前一段时间我们召开了两个小范围的通气会,分别介绍了北京、重庆、山东、广西、湖北等省的做法,也得到了在座新闻媒体的积极报道,我们表示非常感谢。在解决“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关键要掌握这些“新市民”的基础信息和金融服务的具体需求。举个例子,北京银保监局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做了一些探索,积极推动政务数据与监管数据共享,把原来的“金融专网”升级为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目前已经与五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直连,整合了新市民的公积金、社保、医保、民政、不动产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银行做信贷和其他金融服务的基础,为金融机构给新市民的精准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加强指导,协同地方政府联合发力,按照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水平。二是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支持保障性住房、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我们说先易后难,解决新市民住房需求,在县城和经济发达的乡镇与在北京难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差异化地做。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对“新市民”职业技能培训提供金融支持。应该说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四是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加强产品创新,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五是推动金融政策与财政、住房、就业、社保等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逐步缓解“新市民”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近期疫情散发对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缓交房贷的呼声再次高涨。对此,已有部分银行允许房贷延期还本付息。请问,银保监会有何评价?缓交房贷是否具有普遍推广可行性?对于居民债务风险与银行不良率风险如何权衡?谢谢。

刘忠瑞:

感谢你对受疫情影响居民的关心,我个人对此也深有同感。党的十八大以来,银保监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受疫情影响居民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银保监会高度重视。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银保监会立即印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随后,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五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灵活调整住房按揭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的政策措施。从执行情况来看,银行机构按照监管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申请流程,拓宽办理渠道,积极做好政策落实。

2020年以来,银行机构通过延后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以及对符合条件的客户不催收、不报征信、不纳入黑名单等措施,为受疫情影响客户纾困解难。举两家银行的例子,建设银行累计为100万的客户延后按揭贷款还款期限,金额大约是4330亿元。农业银行办理按揭贷款延期140万笔,金额4658亿元。有效缓解了受疫情影响客户还款压力,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针对当前疫情散发影响的情况,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抓实抓细政策落实,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落实机制,丰富办理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客户沟通,通过灵活调整按揭贷款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方式缓解受疫情影响客户还款的压力,切实将政策落实好、落到位,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我就回答到这儿,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长三角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信贷投放受到了哪些影响?对一季度信贷投放总量是否产生了明显影响,后续有哪些支持安排?谢谢。

刘忠瑞: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看,长三角地区并没有出现银行业务和信贷投放的收缩。今年1-3月,银行业信贷投放新增8.6万亿元,投放量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1%。这是全国总量的情况。关于长三角的情况,昨天我关注到人民银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讲到,江浙沪皖四省的情况。我看了江浙沪的情况,初步统计,1-3月份江浙沪各项贷款新增合计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00多亿元,同比增速为14.7%,比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3.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国总体情况和长三角地区信贷投放都保持了量增速稳的总体态势。长三角地区不仅没有收缩,而且增速还高于全国。这就是我想回答的基本情况,谢谢。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据统计,去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点关停了2805个,去年末五大国有银行的网点和员工数都同比大幅缩减,银保监会怎么看待这一情况,是否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在收缩,针对下一阶段银行业的发展态势有何预判?谢谢。

王朝弟:

非常感谢你提出这样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的的确确,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出现了收缩,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市场正在收缩,相反,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高度发展的环境下,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之所以这样讲有几个原因:

一是近几年来银保监会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我国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工、农、中、建、交五家大行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大家可以去看世界大银行排名,前四家都是中国的,我们的经营效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欧美日一些先进的银行。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金融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业保险业大有所为,所以不用担心市场会收缩。

同时,你关注到的这种现象,正如我前面所说的,现在一般老百姓在金融服务过程中,手机、网络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在全球是比较高的,甚至是最高的。特别是年轻同志,可能出门已经很少有带现金的习惯了。这是经济金融发展、信息化发展对金融行业带来的一种深刻变化。

银行出现网点人流量下降、客户消费习惯改变的现象,客观上要求我们重塑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化、自动化服务。另一方面,大型银行,包括所有的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增强分支机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持续完善网点布局,优化人员结构,加强金融服务空白和薄弱地区的支持。在撤销部分网点的同时,从监管部门来讲,我们引领他们在一些地区新设一些网点。网点数量和员工队伍总体上来看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引领银行保险机构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分支机构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序性。一是坚持服务普惠原则,聚焦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二是坚持发展可持续原则,做好分支机构经营管理,确保机构设立的稳定性,实现长期稳健发展。三是坚持风险管理匹配原则,不断提升内控、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各层级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与机构发展水平相适应。四是继续加大银行服务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确保基础的金融服务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满足。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刚才介绍中提到量化宽松,量化宽松引发了各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想问一下我国通货膨胀前景的情况。

叶燕斐:

总体来看,我们国家的通货膨胀控制得非常好,整体物价水平是非常平稳的,消费品价格涨幅非常温和,3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5%,这是非常低的水平,特别是在全球大通胀的环境下,美国是8.5%,欧元区是7.5%。我们国家的PPI同比上涨8.3%,也低于美国和欧元区两位数的涨幅。

我们国家为什么通胀控制得比较好?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底子厚。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在制造业方面,工业门类是全球最齐全的,生产链、供应链是最完整的,很多工业品、消费品的产量,可能有一百多种居世界首位。在农业生产方面,我们国家一直抓得比较紧,这几年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一直保持高位,生猪生产恢复良好,农产品的自给水平比较高,为我们国家控制通胀打下了雄厚基础。二是政策好,一方面我们实行了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和“六稳”“六保”的经济政策。疫情冲击下,我们还保持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物流的基本畅通。另一方面我们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总体是匹配的。尽管现在的物价水平控制得挺好,但是在全球大通胀环境下,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不能轻视,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通胀,还有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由于地缘政治原因,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近期是比较高的。

近期我们国家有些地方疫情出现了反复,所以也会造成国内货运物流不畅,导致一些生产环节在个别时段的暂停,可能会带来物价的上涨。

下一阶段,银保监会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应对和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努力疏通国内的供应链、生产链,努力推动国内物价涨幅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是继续实施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信贷总量保持合理增长的同时,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让有限的总量发挥最大的效率。二是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生产生活物资的稳产保供,特别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现在是春耕时节,加大对农业生产、重要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继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质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农业、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三是督促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支持货运物流的保通保畅,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扶重点群体,特别是货运司机,提升他们的服务效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刚才提到贷款的延期,延期还款是可以的。创新担保方式,全力以赴帮助货运物流行业纾困解难。四是推动银行机构继续落实好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开展银行保险机构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行动,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五是继续强化国际物价的监测应对,及时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可能造成的冲击,特别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加强外汇风险和汇率预期管理,因为预期非常重要,合理对冲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影响。

我就讲这些,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监管部门一直推动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目前养老理财试点情况如何?按照安排,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将在4月底前出台,监管部门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王朝弟: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决策部署,银保监会按照“小步慢跑、总体渐进”的工作思路于去年9月发布了《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选择了“四地四机构”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今年2月,又发布了《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将养老理财试点范围扩展为“十地十机构”。试点地区扩大到“北京、沈阳、长春、上海、武汉、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深圳”十个地方。试点机构扩大到“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十家。已开展试点的四家理财公司,单家规模上限由10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本次新增的六家理财公司,单家规模上限仍然为100亿元,试点机构可以在试点地区范围内自主选择一个或者多个试点地区销售养老理财产品,但不得超出试点地区销售。

《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发布以来,银保监会积极部署扩大试点相关工作:一是指导新增试点机构抓紧研究和报送试点方案。逐一落实稳健投资策略、审慎投资非标、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明确风险组合时间、实施非母行独立托管和净值化披露等要求,夯实产品稳健运行基础。二是推动已开展试点机构尽快推出面向十地销售的养老理财产品,持续优化产品设计。鼓励增加长期限产品供给,进一步丰富产品形态,加大养老理财产品供给。三是加强对养老理财产品运行监测。强调不得变相通过期限结构化设计规避监管要求,不得宣传预期收益率,不得承诺或宣传保本保收益。四是指导理财中心持续完善养老理财产品信息登记系统,切实提高实时数据监测能力。

应该说,试点以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总体运行平稳。到目前,已经有16只养老理财产品顺利发售,16.5万投资者累计认购420亿元,其中40岁以上投资者占比超过七成,认购金额20万元以下投资者占比超过六成。十个试点地区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渠道购买养老理财产品。请广大市民持续关注试点产品发行状况,综合考虑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养老规划、资金流动性安排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理财产品。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研究制定个人养老金相关配套政策,推动金融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共同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我们也将重点关注养老理财试点情况,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适时推动商业养老金融产品试点常态化运营,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便捷的商业养老金融服务,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创造好的环境。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前段时间,因为一些内外部因素有一些银行理财出现了“破净”情况,监管部门对此怎么看?接下来对于理财机构和投资者又有什么样的建议?

叶燕斐:

理财的改革让投资者知道理财的风险在什么地方,理财的净值化改革是我们一直推的一个方向,投资者投在明处,知道赚了多少,也知道赔了多少,这是一个大方向。

既然是理财,当然就会有风险、有波动,这是很正常的。金融机构对投资者进行宣传,一定要树立起长期的投资理念。从长期来看,坚持长期投资理念,收益总体上来说要比其他收益高。对金融机构来说要把服务做到位,切实让投资者明白投资有风险,所以在这方面要做好一些主动宣传解释的工作。

最后我想说,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现在人均GDP12000多美元,发达国家人均达到4万左右,我们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至少还要翻一番甚至翻两番,空间是非常大的。资产的收益,从长期看也是非常好的。坚定长期投资理念,一定会有应得的收获。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请问这对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状况有多少影响?尤其是对物流等个别行业。另外,请问监管部门对此采取了哪些支持性措施,目前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如何?谢谢。

刘忠瑞:

感谢您对风险监管的关心。防范风险是金融永恒的主题。2020年以来,银保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督促商业银行稳定信贷投放,大力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坚决遏制不良贷款短期内快速反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防范化解因疫情影响的金融风险需要充分认识“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的关系,妥善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企业因为疫情受到影响是阶段性的,通过纾困,大部分企业能够较好地恢复,银行信贷的资产质量因此才能够得到保障。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纾困安排的话,企业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银行的信贷质量会受到什么影响。

刚才叶主任介绍情况时已经介绍了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采取的一些纾困安排。事实证明,这些纾困政策对稳定行业发展和稳定信贷资产质量发挥了很大作用。近日,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银保监会对银行业保险业提出明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主动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帮助货运物流行业纾困解难。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帮扶重点群体、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担保方式、加强保险保障、确保资金安全等多种措施,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强金融服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平稳态势。刚才王首席介绍的时候讲到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数据,从不良率情况看,3月末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下一步我们将抓实抓细相关支持政策落地,深入研判分析风险,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持续督促银行严格落实金融资产风险审慎分类,充足计提拨备,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不良资产处置安排,拓宽处置渠道,扩大单户公司类不良贷款转让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制定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政策措施,指导银行运用高拨备优势,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力度。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寿小丽: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