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8.29万亿元,同比增长9%;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1.35万亿元,比上年少3.44万亿元,比2019年多5.68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过去一年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M2和社融增速由降转升,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超过上年,对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

M2增速回升明显是亮点之一。2021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为2021年4月以来的新高。“M2增速回升,一方面,央行于2021年12月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有助于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加强货币派生效应;另一方面,财政加大支出力度,12月财政存款减少约1万亿元,比2020年同期多减700多亿元,起到了加大货币投放的作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2021年12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是又一亮点。12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206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接近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4000多亿元,对社融增长形成了较大贡献。从结构上看,2021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融的63.6%,这一占比同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主要是金融回归本源,落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涨幅比上月末提高0.2个百分点,社会信用水平整体改善。

与之相比,2021年12月信贷表现偏弱,新增人民币贷款1.13万亿元,同比少增1234亿元。从结构上看,企业部门贷款比上年同期多增,其中票据融资多增规模较大,体现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偏弱。不过温彬认为,到2022年1月份,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有望较快增长,票据强、信贷弱的局面会得到改善。从全年来看,202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体现了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伴随宏观政策持续向稳增长方向微调,预计2022年1月信贷“开门红”特征将更为明显。另外,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恢复提前下达,一季度社融增速也会持续加快。王青判断,后续宽信用进程将从政府融资发力转向企业和政府融资双轮驱动。这将为今年上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对冲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提供重要支撑。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同样表示,预计今年社融、信贷将迎来“开门红”。一是国内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发力,降准及结构性工具支持,将增强银行金融机构放贷动力;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前;三是随着国内基建补短板适度发力,有望带动信贷需求回升。